高新技术的发展,为核能的和平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辐射加工这项民用非动力核技术,我国从1958年开始应用研究,到2004年国家确立其辐照产业地位,已逐步在现代化生产加工技术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辐射加工属冷加工核物理技术,具有高效、节能、无污染、加工操作简便快捷、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应用领域广等特性。以加工食品为例,食品完全以成品包装形态接受辐射加工,不受二次污染,不受热伤害,加工过程迅速,营养损失少。目前,辐射加工在食品保鲜、药品及医疗用品灭菌消毒、辐射化工新型材料改性、出口产品检疫和新产品开发等众多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以其加工方法的高技术含量、生产安全性和商用优势在国际上得到普遍认可和迅速推广。但作为辐射加工的辐照装置如钴源的任何非预期使用,都必将造成对所有环境要素的放射性污染,以致直接危及人的生命。因此,对辐照装置安全生产的监控,不仅是辐射加工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政府乃至社会关注的目标。辐射加工企业总是要建立多项管理体系,通过第三方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认证审核,向社会展示其民用核能的安全性能与可靠性能。
对辐射加工企业进行ISO14001认证审核的关注,首要的是“环境因素”条款,这与对其他类型企业的认证审核别无二致。其实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时,确定辐射加工企业的重要环境因素并不难,一般都能较准确地把企业运行期间辐射源的泄漏、辐照分解空气产生的臭氧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放射源分解贮存井水产生的氢气排放确定为“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因素”而加以特别关注。因为,无论是风险评估还是环境影响评估,或是职业健康安全评估,都会无一例外地论述辐照装置放射源的巨大能量、破坏力和杀伤力,如放射源安装在辐照室内,其放射性活度高,室内γ辐射剂量高,人员误入内,只要外照射数秒钟即可导致生命危险,甚至于死亡;还有放射源泄漏对环境的辐射污染和对人身的危害;还有臭氧和氮氧化物对生产设备的腐蚀以及氢气的爆炸隐患等。但不是能识别、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及其重大环境影响,企业就能正确地实施并保持自身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因为企业往往会把质量管理体系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关注的要素混同于环境管理体系的关注要点,把环境管理体系的风险管理内容等同于环境管理体系。
由于对放射源泄漏的高度关注,企业常常忽略了对其他环境因素的污染预防,包括能源消耗和资源有效利用等环境管理问题。把环境管理体系的风险管理内容等同于环境管理体系。在认证审核的第一阶段,审核员很容易发现企业对其他环境因素识别时的遗漏,以及由此带来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标准策划的疏忽,对“目标、指标和方案”标准策划的空洞,也因此使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与运行”不到位。这些被遗漏的的不乏是日常工作每天产生及排放的环境因素,如在企业的剂量检测室里,对自做剂量剂时熔焊产生的废气及熔焊器内贮液体意外排放识别的遗漏,对剂量测量后废弃的剂量剂玻璃瓶与一般的不可回收垃圾混放;在微生物检验室里,检验后的废弃样品也没有分类收集存放;办公场所的废纸张甚至与废灯管、废墨盒等危险废弃物混放并当作一般的不可回收垃圾加以处置。因此,辐照加工企业在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及由第三方认证审核时,不仅要对潜在的、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予以高度关注,也要对本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予以充分识别。全面充分地关注“环境因素”标准,应当是对辐射加工企业进行ISO14001认证的首要关注点。
辐射加工业是清洁型生产企业。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的基本要求,即“对工作人员和公众的辐射应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是与清洁生产要求相一致的。以钴-60为辐射源的辐射加工企业生产为例说明,钴-60辐射源是密封放射源,系由稳定同位素钴-59经过核反应堆中子辐照制成,其物理状态为金属钴。金属钴的包壳为高强度不锈钢壳,通常不会造成放射性物质流污染。运营期间,钴-60源不产生“三废”。钴-60源的半衰约为5.27年,退役后由钴源生产厂家回收处置。臭氧和氮氧化物在各种常见气象条件下的最大落地浓度通常小于评价标准的3%,氢气浓度在密封或不通风情况下数日才可达到爆炸下限。因此,正常情况下,其生产过程是清洁的并对环境无害;再以辐照加工食品、药品为例,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主持的,世界卫生组织参与制定的国际食品辐照计划连续6年的国际合作研究结果表明,任何食品、药品当其总体平均吸收计量不超过10KGy(1百万戈瑞)时,不需再做毒性试验,营养学和微生物学上也是安全的。因此,按照辐照标准和规程生产的产品也是清洁的。
只有在放射源意外泄漏的紧急情况或事故时,才会造成环境污染。通常此类意外泄漏的突发事故概率很低,但瞬间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却很严重。对紧急情况或事故,“每个组织都有责任制定适合其自身情况的一个或多个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这是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及其认证时必需加以认真关注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条款。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时,做到这一点也不难。但是,“对紧急情况或事故类型和规模的预测”上,往往会与质量管理体系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相混同。像“设备运行故障”、“卡源”的处置应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组织应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设备运行故障”、“卡源”的必然后果是辐照产品出现“不合格品”。质量管理体系对不合格品控制要求“组织应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把“设备运行故障”、“卡源”列入环境管理体系去关注,客观上“设备运行故障”、“卡源”不一定带来环境污染,当然不应是环境管理体系关注的对象,主观上易导致质量管理体系对“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和“不合格品控制”在这两个环节上的忽视,而“人员误照”的处置应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应急准备和响应”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计划和程序,以识别潜在的事件或紧急情况,并做出响应,以便预防和减少可能随之引发的疾病和伤害”。显然,“人员误照”不是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不应由环境管理体系去关注,列入到环境管理体系的“应急准备和响应”要素去实施不免牵强。确实列入了,企业可以有充分的理由不考虑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而以环境管理体系替代之。实际上,辐照加工企业很有必要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除对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予以关注外,还应对工作人员的职业辐照予以关注。
辐照加工企业对“应急准备和响应”标准的关注,要在预测和预演两方面作出努力。在预测方面,对放射源发生意外泄漏的各种可能情形要予以充分地估计,在时空范围内,包括采购,退役时的运输途经线路和安装定位于核心控制区——辐照室后的各种可能,如放射源丢失、严重交通事故、恐怖袭击、地震、洪灾、火灾、爆炸、辐照室出货迷道口计量报警、贮源井水处理间计量报警、例行环境监测剂量超标等。在预演方面,应当考虑“定期试验应急响应程序”,以培训应急响应程序实施人员。
“监测和测量”标准也是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关注要点之一。这点非常容易被企业忽视。尤其是对环境的监测和测量,企业通常认为那是政府的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事。标准要求“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以钴-60为辐射源的辐射加工企业生产为例说明,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必有“环境管理和监测”专章。专章指出,加强环境管理的目的是防止周围环境受辐射污染,要求环境管理应设专人专门负责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为方便对辐射室及其周围环境(厂界内通常划成三块区域:控制区包括核心控制区——辐照室,监督区,非限制区包括行政办公和生产生活辅助房等)的管理,必须配备必要的辐射环境监测仪器。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批复也要求企业严格按照报告书提出的监测计划和要求,定期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辐射环境监测仪器通常指辐照计量率测量仪,这是一种便携式仪器,购买和使用之,企业的技术和财力资源不是做不到,但却往往没有做到。认证时,外审员能取到的证据只有处于工作场所监督区或接触控制区包括进入核心控制区的人员佩带个人外照射剂量仪,几乎收集不到企业设专人专门负责环境监测管理工作、购买和使用辐射计量率测量仪的证据。因为企业片面地把佩戴个人外照射剂量仪这种个人安全防护措施认为就是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对放射源的“监测和测量”标准。虽然企业的环境管理手册也会明确每年与环境监测部门联系,至少监测一次,但通常不能落实。经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需要企业严格遵循的监测计划主要内容是:每年一次对厂界内的臭氧和二氧化氮的监测;每年一次的放射性监测,包括对辐照室四周建筑物内外(监督区及非限制区)γ辐射空气吸收计量率、贮源井水和辐照装置附近及饮用井水(地下水)的总β、辐照装置建筑物外围10cm~30cm土壤的钴-60等监测项目。国为放射源的存在,泄漏污染的环境风险因素也随之存在,如由于施工缺陷(如混凝土裂缝或空腔)和辐照室屏蔽的某些薄弱部位(如排风口、屋顶、穿墙管道外径接缝)可能造成运营期间源射线的显著泄漏而污染环境,只有通过例行的监测来判定;制度化的贮源井水监测可以及早发现钴源可能发生的破损等。因此,策划和实施环境监测,检查和处置环境监测结果是一项积极预防辐射污染的环境管理措施,也是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方针”标准对污染预防承诺的必然要求。
最后提出的关注要点带有建议性质,即辐照加工企业每年的有关重要环境因素的环境绩效能否向、如何向环境公众公开公布。环境管理体系“信息交流”标准要求“组织应决定是否就其重要环境因素与外部进行信息交流”,并将决定形成文件。如决定进行外部交流,则应规定交流的方式并予以实施。一般企业的环境绩效信息不会考虑与外部进行信息交流,向环境公众公开公布,多为供外部的第三方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时取证用。但辐照加工企业具有的辐射源、潜在着辐射污染的特殊风险性质,不能不使所在地的公众和政府对辐射防护予以特别的关注。辐射防护的目的在于防止发生非随机性效应,并将随机性效应发生率隆至可以接受的水平。非随机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是辐射生物效应即放射性对人体影响的划分。所谓非随机性效应指在短时间内接受大剂量照射致人体组织中大量细胞损伤,甚至死亡,只在发生重大辐射事故、核爆炸或放射治疗情况下会出现。所谓随机效应指长期小剂量照射可能诱发癌症。因此,辐照加工企业对放射源管理所产生的环境绩效向环境公众公开公布,有助于消除公众疑虑、降低公众心理负担,也有助于企业保持社会责任意识,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建议凡是辐照加工企业都应对其辐射源排放这一重大环境因素的环境绩效决定与外部交流并对规定交流的方式予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