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辐照技术在食品、农产品、药品加工中的应用研讨会”在贵州省农科院召开,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哈益明、北京市射线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鲍矛等我国辐照技术领域的研究专家全面介绍了国内外辐照技术发展状况。
专家们对当前在全球迅速发展的辐照技术给予充分肯定:辐照加工技术与产业是绿色、低碳和安全的,全球每年以大约20%的速度增长,辐照食品将是今后10年辐照加工发展最快的领域。通过辐照,食品可以达到保鲜、灭菌、延长货架期等良好效果,有效地辅助解决了食品的多种品质安全隐患。
世界各国对食品防腐剂、添加剂的使用越来越严格,我国食品品质、安全关系到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是我国食品出口主要市场,尤其是蒙特利尔公约规定,发达国家将在2005年前、发展中国家将在2015年前彻底禁止使用传统制冷剂溴甲烷,这对我国冷冻冷藏保存肉类的传统方法提出挑战,也为我国当前辐照肉品市场发展提速提供了机遇。我国农副产品每年由于虫害、霉变等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40多亿元,仅水果一项每年的损失就达3亿元。
辐照技术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已有很长历史,这种技术高效、节能、无残留、无污染,较少影响食品品质,加工操作简便快捷、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是非热加工的物理保鲜技术,尤其适用于那些不适合用加热、熏蒸、蒸煮等传统方法消毒灭菌的食品。辐照加工可通过剂量控制对预先包装好的食品进行杀菌消毒,消除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严重交叉污染的问题。由于辐照是常温加工,风味营养损失少;辐照处理与人工处理、干燥、冷冻方法相比,能耗降低几倍至十几倍。且辐照在短时间就可以对大量食品进行处理,便于大规模连续精准处理食品。
美国、日本、欧洲地区发达国家的辐照食品技术已完成了从研究开发阶段向产业化阶段的过渡,进入高速发展的成熟期。在我国也正以每年15%的递增速度发展。
但并不是所有食品品类都可以合法采用辐照技术,王院士强调,辐照食品由于其特殊性,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食品安全负责的原则,各国将会继续加大对辐照食品的监管力度,同时,对辐照食品均采取批准准入制度。全世界已经有57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或国际组织,批准了230多种辐照食品可以上市,年市场销售总量超过40万吨,食品辐照加工已列为国际重点推广项目。现在美国在1000家的超级市场上出售辐照的牛肉,快速发展的辐照食品技术为全球食品安全作出了贡献。
中国的辐照加工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主要是产品品种少,不适应市场需要;产业规模小,许多重要的产业领域尚属空白,因此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我国辐照食品发展也是比较迅速的。至2014年6月底,全国运行的各类钴源辐照装置123座,,有100多个单位对200多种食品进行辐照保鲜,全国辐照食品达18万吨以上。我国已有18个品种和六大类辐照食品经国家质监局批准制定了辐照食品卫生的国家标准,数十种辐照食品已进入市场。另有海产品辐照的国家卫生标准也在制定中。目前我国辐照技术重点应用于小包装熟食品,预冷小包装鲜畜、禽肉的辐照处理和一些保健食品的辐照,以及进出口农副产品和食品的检疫处理和粮食储存中的辐照杀虫。据海关统计,近几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农副产品、食品以及一些可能生虫染菌的产品约占进出口量的1/3,达9000万吨,价值450亿美元,为避免一些病菌、虫害和化学毒素等带入我国,采用辐照处理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天津港正在建设一座用于辐照检疫研究和应用的电子加速器。王院士建议应在中国主要口岸建立辐照检疫处理示范装置,并以法令法规形式加以推广使用。此外,我国储备粮目前主要依靠杀虫剂熏蒸处理,其残留药物和污染环境危害人们健康,操作工人更是受到其害,而且长期用药使虫类已有抗药性,辐照杀虫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无疑,辐照技术的提速发展对中国食品安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将来中国辐照食品的发展方向应是那些价格高、附加效益高、其他方法无法处理的产品。如:大蒜、土豆等、干果、粮食杀虫;营养食品灭菌;方便食品调料灭菌消毒;高档水果的保鲜;海产品、肉食品灭菌消毒;香辛料调味品灭菌消毒;地方风味食品、小包装旅游食品的灭菌消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