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核电千亿美元的大蛋糕,谁都不可能不动心
原油价格的居高不下,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都让中国不得不重新考虑一度被忽视的核能产业。在2005年底出台的《电力产业发展政策》中,明确把中国未来的核能战略从“有限发展核电”、“适度发展核电”转向“积极推进核电”。
3月22日,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由国家发改委撰写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明确了“要积极推进核电建设,要统一发展技术路线,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坚持自主设计和创新,注重借鉴吸收国际经验和先进技术,努力形成批量化建设先进核电站的综合能力”的核电发展方针。
核大国的小核电
目前,全世界已经有400多座核电站,正在给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和火电价格不相上下的核电,总装机容量为3.7亿千瓦,年发电量占全世界总发电量的17%。其中,法国核电装机占总装机的78%,日本核电装机占总装机的36%,美国核电装机占总装机的20%,韩国核电装机占总装机的42%,而在中国大陆仅占1.6%。
国电总公司高级顾问周小谦指出,中国核电之所以发展缓慢,关键制约不在技术而在思想认识,在体制和方针政策上。作为一个煤大国,耗资巨大、建设周期漫长、安全要求较高的核电站一直不被认为是发展重心,煤电在总发电量中的比例高达80%。
自1991年12月建成秦山核电站以来,目前我国仅仅建设了秦山、大亚湾、深圳岭澳三个核电站,九个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700万千瓦。1999开工建设的连云港田湾核电站,预计在今年底两台10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届时总装机容量将达到900万千瓦。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顾忠茂教授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中国在前一段时间一度忽视了对核战略的重视,造成了下面群龙无首。“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我国核工业体系的相对萎缩,各高等学校纷纷撤销核工程专业,导致整个核工业系统科研、生产的人才队伍出现严重断层。”
国家核电自主化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的关于中国核电发展的最新目标是:计划在今后15年里建设至少30座核电机组,到2010年在运行核电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到2020年,在运行核电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占总装机的4%,在建核电装机容量1800万千瓦。
对于这个目标,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的比重似乎比较小,但发展速度其实是很快的,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才能达到,从目前的进展情况看,这个目标较难完成,因为目前开工的项目很少。
虽说开工的少,但是等待开工的多。以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三家握有核电牌照的公司为首,包括华能、大唐、华电、国电等四家发电企业,都在预备建设自己的核电站。除浙江和广东外,目前至少已又有11个省、市提出了核电发展规划,其中,辽宁、福建、山东、重庆已完成核电站选址等前期工作。
中电投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2002年12月电力改革后,中电投从国家电力公司接收了全部135万千瓦核电方面的资产,公司现在的总经理王炳华也是中核集团过来的,公司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水、火、核并举的战略,这在全国是惟一的一家。目前中电投在辽宁红沿河、山东海阳的核电站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等待国家确定技术方案后就可以开工建设。
千亿美元的大单
根据目前国际上建造一千瓦核电成本2000美元计算,中国要在2020年完成4000万千瓦装机,1800万千瓦在建,投资总额将在1000亿美元左右,对于这个庞大的市场,谁都不可能不动心。
从2004年9月开始,中国就浙江三门和广东阳江核电站共四座百万千瓦核电机组设备进行了国际招标。几轮过后,法国阿海珐集团和已经被日本东芝公司收购的美国西屋电气成为最后的两家候选者。但是这个结果公布后,这笔价值80亿美元大单的最后赢家迟迟无法浮出水面。
法国电力公司亚太地区宣传交流总监潘敏告诉本刊记者,目前法国方面还没有得到任何消息,也没有得到任何时间表。日立上海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根据从日本那边传来的消息,选择倾向于西屋,但是还没有最后的结果。
中核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秦山核电站总设计师欧阳予院士对本刊记者说,从国家的方针来讲,要统一技术路线,应该采用先进技术,目前世界上已经达到第三代的反应堆,都是压水堆。“我们国家的方针是逐步批量发展第三代反应堆,成熟的是西屋AP1000和法国的EPR反应堆,我们要选择一个对我们比较有利的。对于结果我就是知道也不能说,这在国外太敏感。”
欧阳院士透露,中国的策略是,通过这4套机组的合作建设引进技术,能够实现独立设计,为以后批量发展第三代核电站做准备。为了不断线起见,同时开工一些第二代的,比如秦山二期的两套,深圳岭澳的两套机组,到“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第三代反应堆。
据了解,西屋之所以在和阿海珐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在于愿意以四亿美元全部转让有关技术,然后从在建项目中收取专利使用费,而后者迟迟不能在技术转让上满足中国的要求。
顾忠茂教授认为,中国从去年开始,希望靠引进第三代一下子把水平提上去,跨越式发展,其实并不现实,而且引进AP1000的话,它还没有商业应用的经验,相当于引进世界首个,还是应该脚踏实地的从第二代逐步进步。
欧阳院士说,我们目前的设计能力,可以独立设计30万千瓦机组,并且已经可以出口,60万千瓦也可以,但是其中有国外的专利,还是以我们为主。100万千瓦机组基本可以,需要进口一些设备。但是我们目前掌握的还是第二代的技术。
目前,国内有三条技术路线在同步实施:第一是进行国际招标,直接引进第三代技术,第二是“翻版加改进”,也就是中核集团公司的CNP600技术(秦山二期扩建)和法国的M310技术(岭澳二期),第三是中核集团公司自主研制开发的CNP1000/CNP1500第二代改进型技术。
秦山联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江说,为了实现2020年核电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的宏伟目标,应加快对CNP1000设计的审评工作,并尽快确定场址开工建设。这样既有助于2020年建成4000万千瓦核电目标的实现,又能为2020年后核电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助理李涛对本刊记者说,现在为什么招标没有最终落实下来,也是因为国内自有的研发力量是有能力做的,买是买不来真正的核心技术的,用这些钱来扶植国内开发也是可以完成的,可能会晚一点。“我们的观点是开展合作可以,不一定花那么多钱来引进。我们主张不排除合作,但一定要立足自身的开发力量。”
百年大计在快堆
2006年4月3日,温家宝总理和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共同签署了《中澳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核材料转让协定》。这个协议约定,中国将在10年内从澳大利亚进口大约两万吨铀矿,相当于澳大利亚目前铀矿产量的两倍。按照一台100万千瓦的机组一年用150吨来计算,可以用60多年。
按照中国2020年总装机4000万千瓦的目标,到时候我国每年需要铀矿就要达到6000吨,现在全世界核电总装机容量已经达到3.6亿千瓦,每年需要的铀矿达五万多吨,全世界铀矿探明的储量只有459万吨,在世界各国大力发展核电的趋势下,铀矿资源恐怕用不了几十年。“所以,我们认为大规模发展第三代反应堆是不可能的。”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徐銤教授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以燃烧铀—235为主的热堆电站的发展规模和铀资源的使用时间都是有限的,未来还是要依靠快堆。”
快堆全称是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压水堆使用的燃料是铀-235,铀-235在天然铀矿中的含量只有1%,其余是铀-238。快堆是让燃料快速循环,使用的燃料是铀-238,这样快堆比压水堆的铀资源利用率可以提高60到100倍左右,核废物体积和毒性降低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左右。
“我国的快堆的基础研究起步时间不算很晚,6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了,1987年在863高技术计划的支持下,又开展了8年应用技术的研究,到1993年总共做了20多年,但总的经费投入很有限,只有几千万人民币,其他国家的总投资都有几百亿美元,所以我们的基础还不是很扎实,还要补。”徐銤教授说。
“采用快堆技术及其相应的先进核燃料闭合循环,可以使地球上已知常规铀资源利用几千年。但是我国在快堆这方面研究还没有太多的启动。从决策上还没有提到日程,作为一个核能来源,系统的研究还没开始,比俄罗斯、印度要差很多,美国在快堆和燃料循环上技术很先进,上世纪80年代为了防止核扩散,冻结了快堆的发展,现在也正在恢复。”顾忠茂教授说。
目前他们在原子能研究院研制的实验快堆,达到6.5万千瓦热功率,两万千万电功率。“我们刚到第一步,实验堆后还要建立原型快堆和经济验证堆。国外法国和德国在1985年就完成了快堆,但是当时电力过剩,绿党反对快堆,因为它可以生产钚就停掉了。世界上现在没有商用规模的快堆,法国25万千瓦凤凰原型堆还在运行,俄罗斯上世纪80年代建立的原型堆已经用了25年,电价比煤电还便宜。”
欧阳院士告诉记者,现在国际上确定是第四代的六个反应堆堆型中,三种是快堆,即钠冷快堆、铅冷快堆和气冷快堆,现在世界各国也逐渐恢复快堆的研究和商用开发,法国、美国、日本、印度、俄罗斯都在做,实现商用的时间大概在2030年到2035年,我国的研究虽然现在处在第一阶段,但是有能力在20年后同样实现商用。
“我们实验堆的安全性相对比较高,是世界上最好的,其他国家犯过的错误我们都可以考虑到。我们从实验堆就一直考虑到原型、经济型的发展,我们时间上晚一点,技术上尽量往前赶,并且有自己的特色。”徐銤教授说。